客服热线:151-0330-0858

首个“领跑者”项目验收 光伏行业风向变了

  

  从“一煤独大”到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山西大同能源转型发展之路是如何成功的?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月23日,在山西大同“第二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暨领跑者基地经验交流会”上,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明生就“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整体验收情况”进行了正式发布,称全国首个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项目&MDash;——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整体验收情况全部合格。

  打开另一扇窗

  淘汰落后产能、驱动技术创新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光伏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也一直备受关注。

  2015年6月25日,对于山西省大同市和全国的光伏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首个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落地大同采煤沉陷区。从此,这个被称为“中国煤都”的城市开始了能源变革。

  “基于特殊的资源禀赋和国家发展战略,大同长期以来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建国以来为国家贡献30多亿吨动力煤,为首都送电3000亿千瓦时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这个城市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大同市副市长马安全说,长期以来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得大同12%的面积被称为采煤沉陷区,一部分村落沦为“空心村”,生态修复任务非常繁重。

  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经济增长需要找到新动能,对大同而言,这是一道必答题。在经历过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效益、促进煤炭间接高效转化、提高煤炭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这些仍旧围绕传统煤炭产业打圈圈的转型路径之后,国家提倡能源革命的战略思路为大同能源转型打开了另一扇窗。

  大同地处山西最北部,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时间2800小时,仅次于青藏高原,发展光伏产业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大同市电网结构坚强,每年向京津冀地区输电300亿千瓦时,强大的华北电网为大同市发展新能源提供了电网支撑。更重要的是,大同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采煤沉陷区1687.8平方公里的闲置荒地,可有效解决光伏项目用地瓶颈。

  于是,大同创造性地提出了在采煤沉陷区建光伏基地的设想。“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大同可把光伏电站的建设与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起来。”马安全表示,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他们把这一设想上升为国家示范基地,也就是光伏“领跑者”的高度,定位为全国光伏新技术的示范地、实践地、聚集地。

  大同从此大不同

  2015年6月25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启动了大同光伏发展领跑基地,一期装机100万千瓦,共建设7个10万千瓦大型地面电站,和6个5万千瓦大型地面电站,并于2016年6月30日全部顺利并网发电。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大同光伏电站的规模由2013年10万千瓦达到了155万千瓦的规模,占山西总规模的53%左右,风电规模达到了165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规模的23%左右。

  王明生说,本次验收,实验室检测共选取送检光伏组件177块,参与检测的实验室共9家。根据各实验室检测报告,并综合考虑光伏组件衰减及实验室检测不确定的影响后,各类型光伏组件满足光伏领跑者技术标准要求的光伏组件共计177块,检测达标率100%。根据现场检查结果,13家光伏电站逆变器资料核查和外观检测均满足要求;接地电阻测试多数逆变器接地电阻检测结果较大;上能集散式逆变器、华为组串式逆变器、阳光组串式逆变器现场检测的最大转换效率达到99%以上,其他设备现场检测转换效率也达到了“领跑者”技术标准,检测达标率100%。

  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认为,国家能源局推出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初衷,除了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外,还希望通过探索新的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创新途径,从而促进我国光伏产业从大到强的转变。

  在两天会议期间,不少企业表示,“领跑者”项目给新技术提供载体平台作用不可忽视。阳光电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新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市场,有利于专注技术研发企业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创新。”英利集团负责人说,对于成本较高的新型组件,“领跑者”计划本身就提供了一部分市场容量。在大同“领跑者”项目中,英利的50MW项目全部采用熊猫N型单晶双面发电的组件,如果没有大同项目的实施,熊猫组件不会这么快走向规模化生产。而一旦进入规模化生产,企业就可以快速降低新技术的成本,走上良性发展的快速路。

  众所周知,我国光伏产业在短短十几年内曾经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尚德”事件、“双反”危机都令过去“两头在外”的产业濒临崩溃的边缘。但在2013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光伏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迅猛发展。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市场上价格战暗波汹涌,为了避免“劣币驱除良币”,为抢占份额而忽视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急需出现一个引领行业发展的典范。由此光伏“领跑者”计划浮出水面。大同则由于各方面的匹配因素,力拔头筹获此发展良机。

  为了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大同“领跑者”基地在规划初期就已经确立了“能源发展与生态恢复并举”的中心思想。据马安全介绍:“从土地属性来看,大同光伏‘领跑者’项目涉及的13个子项目所用土地均为灌木林地和宜林地;但从现状来看,这部分土地实际上是荒山,常年荒芜。所以我们在项目规划中,就提出‘林光一体’的发展模式,仅一期‘领跑者’项目就可扩大造林面积2.3万亩,绿化覆盖率增加47.7%。”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实施“光伏+林业”的模式,各个项目实行业主包干到底,要求中标企业不仅要建设好光伏电站,还要在光伏板之间种上适宜生长的林木。为此,大同市发改委科学论证、反复研究,在每排光伏板之间留出6米的间距,种植3排沙棘等灌木。

  5月23日当天,在一排排整齐的光伏组件上方,是蓝天白云。据悉,2016年冬季,大同的很多市民一个共同习惯就是在微信上晒蓝天,去年全年大同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4天,居山西之首。

  同样的,在“领跑者”的示范效应下,市场自发向着高效方向驱动无疑给正处于转型焦虑期的光伏企业一个正确的出口。对比大同“领跑者”实施前后,整个光伏行业的风向变了:拼产能、比大小不再是光伏人关注的焦点,而比技术、拼实力、练内功成了光伏企业新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