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51-0330-0858

无人机植保太过常见 灭蚊和授粉成其最新“神技”

  

 

  近年来,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运用越发成熟,给农田作物喷洒农药更是最普及的使用模式。但是,无人机可不会满足于这一基础的“事业”,灭蚊和授粉正成为其开拓“副业”的开始。

  近日,据媒体报道,格尔木市在金鱼湖草原启用一架无人机携带着10千克药水,进行了灭蚊药剂喷洒作业。

  近年来,格尔木市灭蚊一直采用车载喷雾设备、人工背负式喷雾设备等作业,但这些设备比较适用于开阔的草地、低矮树丛等地的蚊虫防控,对于较高的树林、水域周边、城市外围、草原等地防控,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格尔木市今年购买了两架无人机,扩大作业面,新增胡杨林景区、金鱼湖景区、察尔汗盐湖、七八七草原等旅游景区灭蚊作业。

  无人机可负荷10千克液体,飞行高度最高可达50米,最低可低至1米,10分钟可作业1万平方米,作业效率是人工的40倍至60倍。在自动模式下,还可实现定速、定高飞行和定流量喷洒,在保证均匀高效喷洒的同时,还可以节约所使用的药剂。

  灭蚊并不是无人机“不务正业”的唯一表现,因为此前无人机还被用于给瓜果授粉。

  今年5月份,在浙江省浦江县的刘家坪香榧基地,进行了一场香榧“空对地”的授粉试验。主持这场试验的,是浙江农林大学的教授戴文胜。何为“空对地”?他解释道,就是采取无人机技术,通过空中传播香榧花粉的形式,来助力香榧的人工授粉。对这一新鲜玩意儿,当地十余家香榧种植大户听闻后,都充满了兴趣和期待。

  开展试验的基地,海拔高约200米。工作人员先将一个设有筛网的绿色四方铁盒,牢固绑定在无人机底部,随着无人机腾空远行,通过气流和风力将绿盒内的香榧雄花干粉吹散到空中,雄花粉自然飘落到雌花上,两至三个小时完成受精。当然看似简单,实际上有不少参数需要多次试验,不断调整后,才能得以优化和确定。

  研究人员诉记者,一盒约2两的香榧雄花干粉,可以完成方圆500亩内雌树的授粉,而时间只需3分钟。与之相比,同样的面积如果用喷雾器进行人工授粉,则需要50个工人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此外,这项新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香榧的品质,以及树木后期的长势。

  目前,这一无人机授粉技术仍处在初级阶段,设备智能化程度和操作便捷性都有待提高,而更为先进、更为智能化的授粉无人机或许不久之后也将面世。

  此前据外媒《传播学》杂志报道,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化学研究团队也在研究用无人机来为植物授粉的课题。研究者表示,未来科研方向就在无人机自动授粉领域,争取让研发出的微型无人机完全自主地进行花粉传播。

  该研究团队用微型无人机在一朵绽放的竹百合花上实验。稍加练习之后,无人机可以在三次降落中共沾取41%的花粉,并在触碰其他100朵花的过程中为53朵花完成授粉。无人机底部绒毛片上凝胶的主要成分为一种无毒离子液体,工作时使用静电和黏性就能托起或粘起花粉颗粒。

  实验中使用的微型无人机为手动操作,但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添加人工智能和GPS定位系统,无人机就可以自动搜寻植物并主动完成授粉。实际上,对授粉过程来说,花朵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粘性强的绒毛板。研究传粉昆虫的专家指出,授粉无人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向现有的传粉昆虫学习,比如蜜蜂、蝴蝶,甚至一些更大的动物。从自然中学习科学总是很好的,此类型的研究也有助于人类理解大自然中的种种奇迹。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完善和人工智能等前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在更多的细分领域中,无人机将有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